【植物與地名的關係】 【植物與民俗的關係】 廟宇與珍貴老樹

【桃園縣珍貴老樹】 【大溪廟宇的老樹與鄉土植物】 【大溪中正公園的鄉土植物 】

三、大溪廟宇、公園的老樹與鄉土植物

在大溪的鄉間田野間,有些老樹繫上了紅綾,被周遭的人們神格化成了「樹王公」、「大樹公」等等。這些老樹,往往伴隨在土地公等寺廟兩旁,或是年代久遠的學校、公園之中,提供了大溪人休息、乘涼、談天說地,以及兒童們玩耍、嬉戲的最佳場所。她們不只是地方父老虔誠焚香膜拜的對象,更收藏著大溪人童年回憶的珍寶。

每一顆珍貴老樹的生長過程中,都有著豐富而特別的歷史、故事,老樹和以前人們的生活巧妙融合,有的老樹更被視為是地方守護神。而老樹的年紀,少則近百歲,多則二、三百歲以上,除了本身生意盎然的生命力之外,更提供了許多附生植物、昆蟲和鳥類棲息的空間,構成了豐富多樣的小小自然生態,是自然領域與鄉土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

看大圖除了戶外教學之外,我們更希望由這些老樹所形塑的整體空間,能發展成社區文化傳承及創新的教學場域,所以從文獻資料及田野調查中整理這些老樹及鄉土植物的基本資料,並附上鎮公所印製的「大溪鎮行政區域圖」做為老樹、土地公廟等地的位置對照。

這些老樹不只侷限於民國八十四年縣政府委託調查的「桃園縣珍貴老樹」,也不一定要超過百歲以上才算,只要符合上述精神的「老樹」,我們都挑了一些出來,提供給老師及社區作為教學設計及文化傳承的參考,有些空白或不足之處,希望由大家一起來填補、創造出更廣闊的空間。

(一)大溪地區(包括復興鄉)列入「桃園縣珍貴老樹」者(以縣政府於民國84年的調查出版為主)

以下所列這些樹木,幾乎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樹,計有樟樹3棵、榕樹6棵、茄苳6棵、楓香1棵。若以地理分佈來看,大溪的河西地區有樟樹1棵、榕樹4棵;河東地區有榕樹2棵、茄苳5棵;復興地區則有樟樹2棵、榕樹6棵、茄苳1棵、楓香1棵。

當然大溪、復興地區所有的百年老樹,在種類及數量上一定多太多了,尤其在山區一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如白石山、南插天山、夫婦山、拉拉山、塔曼山和唐穗山等山區。不過這裡所列的老樹多是屬於方便到達,適合校外教學的地方,值得在教學或生態旅遊上多加利用。

(一)桃園縣珍貴老樹

樹種

所在地

推測樹齡()

樹高

(公尺)

胸徑

(公尺)

冠幅

(平方公尺)

小故事/

 自然生態特色

樟樹

仁和國中校門前五十公尺附近

150

25

1.34

50

這裡早已成為埔頂都市重劃區,老樹形單影孤,樹形因東北季風而偏西,樹上成了白頭翁、綠繡眼和紅嘴黑鵯等鳥類的棲息之處。

樟樹

復興鄉鄉公所前

70

15

16

25

老樹位在角板山台地上,你可知道名為「角板」山,是清朝巡撫劉銘傳所命名的嗎?而這塊台地曾經是大漢溪流過的河床呢!

樟樹

復興鄉角板山公園往溪口吊橋的石階路旁

150

10

0.89

80

1.  傳說中的這棵老樟,是當年泰雅族人防禦清朝軍隊和漢人,把老樹當作守望的瞭望台。因為從這裡可以監視大漢溪及對岸的狀況,現在則是觀察溪口台美麗的「劇場」河階的觀賞點。

2.  這裡往下到溪口吊橋,可以乘船遊憩到石門水庫的碼頭。

3.  附近的角板山公園裡有許多大樹,還有蔣公行館及秘密隧道,在形象商圈還可購買復興鄉的各式名產。

榕樹

埔頂仁和宮前

80

12

0.95

60

仁和宮的立廟傳說:「清朝初年有漳州的陳氏兄弟,奉開漳聖王金身,從淡水沿河而上到大溪粟子園登陸,到這裡的大樹下後,三王公金身卻百請不動,於是在此立廟奉祀」。這個傳說和廟前的老榕可說是相映成趣。

榕樹

員樹林三元宮前

100

20

1.68

原來廟前右側還有一棵老榕樹,不幸已在三十年前枯死。

榕樹

南興永昌宮前

80

15

1.53

兩棵老榕樹的位置相對而生,是河西地區的幾株老樹之一。

100

25

1.56

榕樹

勝利街仁福宮前

100

18

1.53

85

老榕樹的樹幹基部有許多樹瘤狀的突起,非常可愛。樹下是

榕樹

蓮座山觀音寺的廟埕

120

20

1.29

150

1.  老榕樹住在三級古蹟的觀音寺中,從蓮座山下登「擺佈雲梯」而上,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蒼鬱繁茂的老榕。

2.  從這裡眺望「夕照崁津」大橋等大漢溪美景,橋下還常見一群老老少少的黃牛在河床上吃草呢!

茄苳

中央路往順時埔(天祥戲院舊址)路口旁

100

10

0.7

15

1.  大溪在以前最多有三家電影院,茄苳老樹就安安靜靜地看著戲院門口曾經的人來人往,更看顧著順時埔的人們出出入入。

2.  老樹緊鄰隔壁房舍,且一邊是往順時埔的陡坡生長稍受限制,樹幹上有伏石蕨、斛蕨等附生蕨類及地衣(藻類、菌類共生)。

茄苳

老城區三角公園內

100

15

0.98

100

1.  老樹位在以前林本源大厝的城牆外,靠近南城門之處。

2.  茄苳老樹的分枝極多,且樹幹再離地約一公尺就分出老枝,現在這老枝早已長得粗壯,成為小孩子最喜歡騎的「馬」。

3.  現在的老樹每天早上都聽著菜市場的各式叫賣,不知有多少大溪人在她的身軀底下休息聊天過呢!公園裡還有好幾棵大榕樹,每當清晨和黃昏時刻,這裡最大的聲音不是叫賣聲,而是麻雀嘰嘰喳喳的喧鬧喔!

茄苳

老城區網球場內(林本源大厝底舊址)

100

12

1.0

70

1.  位於清朝林本源家族的「通議第」大厝底的茄苳老樹,看盡了林家和大溪老街的繁華與落寞,是大溪近代歷史的見證者喔!

2.  聽說日本軍隊進入大溪後,把捉到的抗日義士,在這棵茄苳樹下集體「解決」呢!但現在的老樹每天看到最多的竟是「網球」,稍不留神還會被網球K到呢!

茄苳

埔尾崁頭(河階靠近山腳處)

150

23

1.97

80

1.  老樹位於隱蔽的埔尾二層河階山腳處,從這裡有古道可以爬上「三層」竹篙厝附近,路徑早已斑駁難尋,但因環境較為潮濕,有豐富的陰性植物,如桑科榕屬植物、冷清草等蕁麻科植物、月桃、台灣莎蘿、姑婆芋

2.  老樹是以前埔尾聚落人們的信仰中心,樹高20多公尺,但是主幹卻從離地不滿一尺就開始分歧了。傳說數十年前的一天,突然的坡地下滑,老樹陷入地下有四尺多,成了現在這番模樣。

3.  樹上有薜荔攀爬、巨藤垂吊,還有各種附生植物,不同季節

有螢火蟲等各種昆蟲,加上蛙鳴鳥叫,自然生態豐富。老樹附近的魚池旁有幾棵苦楝大樹的外衣隨季節變換,春紫,夏綠,秋黃,冬天只剩下黃色的果實垂掛在光禿的枝椏上。

4.  在這裡「簡」姓是大姓,還留有古樸的三合院古厝呢!

茄苳

三層福安宮後

150

18

1.75

60

1.  茄苳老樹是趙姓人家的清朝祖先所種,當時就住在「陳集成墾號」公館後面,而這裡也是當時「打鐵寮」古道的入口,老樹見證了百年來墾民在三層山區的開墾故事!

2.  日治大正4年,當地的保正向林本源家族申請將公館改建為寺廟「福安宮」,以供奉之前墾民從莿仔寮請來,在公館鎮殿的「天上聖母」。

復興鄉澤仁村水源地北橫公路旁(復興往羅浮的下坡路)

250

22

1.8

40

1.  老樹位在北橫靠近霞雲坪的山凹處,可說是本縣樹形最雄偉的老樹了!

2.  傳說日治時代,日本攻打角板山方面的泰雅族時,將反抗被捕的泰雅族人領袖,綑綁到這科樹下處死。老樹卻似泰雅族不屈的精神一般,長得更高更大。

楓香

復興鄉長興國小(位於羅馬公路上)教室前

150

21

0.95

150

1.  傳說楓香老樹是在百年前,由當時的「竹頭角番童教育所」的第一屆學童所種下的?當時除了竹頭角(長興)當地外,高遶、奎輝、嘎色鬧、溪口台等部落的孩子都到這裡就學,遠遠地看到楓香老樹,就知道學校到了。

2.  擁有這楓香老樹的長興國小孩子是最幸福的了,樹下玩著酢漿草編成的毽子、葛藤串成的繩索和五節芒桿所摺的棋子,和大自然玩成一篇最美的樂章。

 


 

(二)大溪廟宇的老樹--以土地公廟為主

「田頭田尾土地公」,土地公廟因為規模較小,而且位於田間郊野之中,不像各地方的主廟地處聚落中心,所以在土地公廟周遭常可見到一些老樹或是鄉土植物,而且土地公信仰最早屬於「自然崇拜」,有些大樹本身就成了人們奉祀的對象,因此我們以田野調查及整理鎮公所出版的《大溪土地公尋跡》的方式,將鄉土植物和土地公作了很基礎的連結,提供大家一種親近這塊土地的方式。

限於時間因素,本次的調查以我們較為熟悉的河東地區為主;河西地區部份則需後續的努力。河西地區因為北二高和東西向快速道路的興建、都市重劃的土地徵收等,使得有些土地公廟有遷移的情況,這也可以看出土地公廟規模小,卻很有彈性呢!

土地公廟分佈於鄉野田間,有的並不容易尋找,時間之故,我們尚未在地圖上標出這些土地公廟的位置,這部份可以參考《大溪土地公尋跡》裡的各里土地公位置圖。不過在福安里、美華里等幅員廣大,土地公數量較多的地區,我們在表列土地公的順序安排上,盡量把同一路線的土地公,按先後順序排列,以方便實際戶外教學的路線安排。而有幾個土地公廟周遭並沒有老樹或鄉土植物,但是考慮他們在聚落地理位置或角色的重要性,或特殊的人文歷史意涵情況下,還是予以列入,例如大溪老城區五個方位的土地公廟,三層北門土地公廟等等。

教師在實際的相關教學時,不妨將土地公的來由、相關故事及祭拜方式等教學資源融入教學設計之中,這部份的參考書籍眾多,在此不予贅述。而其實每個土地公廟都有他的獨特性,以及屬於他的許多故事,這些還是需要當地的老師做更深入的田野訪談,才能發掘出最「在地」的土地公故事,做到讓社區和孩子們最有感受的教學!

大溪河東地區的土地公廟與鄉土植物介紹表:

樹種

行政區域

土地公廟

名稱

位置

小故事\自然生態特色

備註

茄苳、榕樹

康安里

懷安宮(又名北門土地公)

內柵路一段內柵派出所對面

1.  懷安宮在日據時代原來是「石頭公」,於民國69年重建

2.  內柵聚落的開墾在桃園、大溪來講都屬於早期就已開墾之地。

3.  稱「北門」可能和內柵以前的開墾,以木頭設柵防範泰雅族原住民有關,而這裡剛好位於內柵聚落的北端。

 

相思樹等

康安里

安福宮

內柵公墓前

1.  這裡舊名「楓樹腳」,可見此地以前有許多的楓香樹。

2.  早期先民開墾內柵時期就建了石造土地公於此,民國70年因颱風受損而改建為木造土地公廟。

 

 

茄苳、龍眼樹

義和里

福德宮(又名南門土地公)

內柵國小和仁安宮附近的水圳旁

1.  「南門」的由來可能也和「北門」有關,而這裡正好在內柵聚落的南端,和北門土地公一起護衛著內柵這塊福地。

2.  緊鄰著數棟的三合院,以及古樸的「永安居」簡家古宅的土地公廟,已有百餘年歷史。

3.  廟旁的水圳一直是附近人家洗衣的好場所呢!

 

 

榕樹

義和里

祈安宮

內柵「李家古宅」附近,康莊路巷子裡

1.  內柵李氏開基祖開墾內柵時就已設立了這個土地公,後於民國64年修建。

2.  在李家古宅宅院內的紀念碑上寫著,清朝乾隆年間就來此開墾內柵。而內柵國小前任家長會長李瑞山先生,便是李氏後代。

 

 

茄苳樹

義和里

福德宮

溪洲福山巖清水祖師廟附近

1.  位於溪洲聚落的土地公,從清朝開墾溪洲時就已設立,護佑著溪洲地方人士。

2.  日據時代曾被日本人破壞過再修建,廟旁的茄苳樹也是光復後修建時所栽種的。

 

 

榕樹等

福安里

福昌宮

7鄰頭寮42號附近(北橫慈湖加油站前右轉,往頭寮大埤路旁)

 

1.  這裡最早是用「三粒石」堆砌而成的,距今已有一、兩百年的歷史。

2.  於民國70年修建,廟裡還保有酷似土地公樣貌的石像喔!

3.  廟旁還有小葉南洋杉、紅楠、白千層、相思樹和竹林等植物。

 

榕樹、油桐等

福安里

福安祠

5鄰頭寮6號旁

(大道藝術館往富田農場、福安礦坑遺址的產業道路路旁)

1.  由石頭砌成的福安祠,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2.  廟旁的大榕樹,樹根裸露於石階旁邊,非常適合作榕樹樹根的自然觀察。土地公廟兩旁還有相思樹、紅楠、大葉桉、山黃麻、筆筒樹和竹林、風藤等植物。

3.  頭寮這片山區(又名皇帽山)以前多是煤礦礦坑所在,以前的「福安煤礦」就在這裡,現在仍可觀察到一些礦坑生活的遺跡。現在開發了一條「礦坑步道」,可以和大艽宮仔古道相通。

 

榕樹

福安里

集福宮(三層城子北門福德)

30鄰三層108號旁(與美華里交界之處)

1.  這裡位於三層聚落的北端,所以稱為北門福德。

2.  根據三層「新勝社」北管名人游阿中先生所述,一百五十年前在這裡的松樹下,原來是以土牆砌成的草廟。

3.  於民國69年重修,不過現在裡只有一棵年紀不大的榕樹。

 

 

榕樹

福安里

鎮福宮(三層城子南門福德)

22鄰三層26號附近(三層派出所往打鐵寮古道不遠處)

1.  這裡位於三層聚落的南端,所以稱為南門福德。

2.  和北門福德一樣,當時開墾三層的祖先就在此設立土地公廟,共同護衛著三層庄民。據說這裡的神像曾多次遭竊,卻又神奇找回,相當有趣。

 

 

龍眼、筆筒樹等

福安里

無名土地公

打鐵寮古道上的「阿母伯」柑仔店遺址附近,弄料崎起點的石階旁

1.  這是以前通往山區的「打鐵寮」古道上,著名的柑仔店主人「林母」夫妻家所祭拜的土地公。

2.  土地公形象是早期的三粒石造型,背後還有一片大石壁屏障著。

3.  這裡的平台、大樹、竹林、礦坑口,留有當時林家許多的故事,也是以前孩子嬉鬧的場所。

 

榕樹、黃槿等樹

福安里

埤崙「屢豐宮」

頭寮大埤水中

1.  位於有名的「頭寮大池」池中,其實早期這大池附近都是田地,所以有土地公會設立於此。

2.  在民國56年桃園農田水利會興建「新福圳」,從八結的湳仔溝溪和三民的水流東溪築隧道引水到這裡,來灌溉三層等地區的農田。據說當時原本要遷建土地公,但只要挖土機一靠近就故障不動了,最後居民也希望保留這裡,才成為這般罕見的水上土地公廟奇景,要祭拜還得划著舢舨過去呢!

3.  頭寮大埤水域除了湖光山色,草嶺山倒影相映之外,更是欣賞候鳥的好地方,常見大冠鷲盤旋其上獵捕小魚,而色彩斑斕、可愛迷你的「魚狗」(翠鳥)也常見蹤跡,成群的烏鴉、白鷺鷥、夜鷺和飛行技巧高超的烏秋,更是常客。

 

楓香、油桐等樹

福安里

大艽宮

10鄰大艽宮仔古道起點

1.  土地公廟於清光緒年間,由開墾頭寮山區的墾民所供奉,民國76年重建。

2.  大艽宮仔古道是清朝及日據時期,大溪和大漢溪上游、八結及復興鄉山區來往的一條古道,古道還可連接頭寮山、溪洲山、白石山等山區古道,這一帶自然生態豐富,視野遼闊。

3.  廟後的楓香老樹,枝葉繁茂、生意盎然,有時還有數不清的「四黑目天蠶蛾」在此孵卵,幼蟲從樹上掉落,有如「毛毛雨蟲」般,非常特別。

4.  山區在日據時期因為大量種植油桐,有「五月雪」之稱的油桐花,在春天佈滿了整條步道小徑,猶如漫步在純潔白晰的雪花夢境之中。

5.  古道入口附近的灌叢雨下過雨的積水處,在春夏時節的夜晚,眾蛙齊鳴,像拉都希氏赤蛙、古氏赤蛙、面天樹蛙等等,還有螽斯(紡織娘)纖細持續的伴奏聲,加上黃嘴角鴞「ㄅㄨ-ㄅㄨ」的加油聲,盛大的露天音樂會每晚在此登場。

 

榕樹

福安里

復昌宮

17鄰水汴頭5號附近(龍溪花園停車場附近)

1.  土地公廟的背後就是草嶺山,這裡是清朝時期的墾民上山開採樟樹、提煉樟腦時,感念土地公的庇佑,就地取材,以草嶺石雕塑神像而成的所以還能保存至今,據說已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

2.  於日本大正15年(民國15年)重建,還保存了當時紀念捐錢人士的石碑。

 

榕樹、相思樹、柚樹、桂竹等

福安里

同福宮

4鄰頭寮5號附近(慈湖停車場的紀念石碑旁,往草嶺山石階入口處)

1.  在一、兩百年前,原以三粒石砌成的土地公,在大正8年重修,現還保存了當時修建的紀念碑,只是當時刻在砂岩石材上的文字,經過歲月風雨的剝蝕,早已斑駁不清。而在廟後還有幾根刻有「國軍營地」的小石柱靜臥地面之上,訴說著這裡在以前慈湖軍事管制區時代的點滴呢!

2.  廟身外牆寫有「埤尾」土地公字樣,這裡位於「牛角湳埤」的尾端,所以稱為埤尾吧!

3.  往草嶺山的兩旁,以前多種茶樹,現在則是次生林(油桐、相思樹等)林立,還有許多鄉土植物可做觀察。

4.  草嶺山是台灣本島珍貴的「盾狀」火山,是觀察火山玄武岩的大自然教室。土地有些是板橋林本源家族後代所有,現部分改建為「大溪花海農場」,種植薰衣草等香草作物。

 

 

樟樹、茄苳、龍眼

美華里

永福宮

莿仔寮59號盧姓民宅旁(莿仔寮公車站牌附近)

1.  清朝年間,先民原在田間設立石板祭拜,後整修為永福宮。

2.  於民國69年重修至今,廟旁有老樟樹、茄苳、龍眼、玉蘭花等老樹林木成蔭,成為附近里民的信仰和休閒中心。玉蘭樹上有伏石蕨等蕨類附生,後方還有一片竹林和次生林地。

3.  附近的三合院周圍,可見莿竹環繞,難怪這裡名叫「莿仔寮」。

 

次生林

美華里

豐安宮

414號林姓民宅旁

1.  清光緒年間,先民奉祀以三粒石排成的土地公。

2.  於民國82年重修,廟前有一片廣大的樹林。

 

 

榕樹

美華里

豐福宮

6鄰莿仔寮5號黃宅旁(三層往和平禪寺產業道路附近)

1.  清光緒年間,原來是在大樹下以一塊石板來奉祀土地公的,後於民國76年重建成今天的樣貌。

2.  在美華、三層這片大漢溪高位河階台地上,農田密佈,基本上以農業為主,還有一些家具、木材等小工廠座落其中,所受到的污染較低,所以在田間的溝渠中還可以「摸蛤仔兼洗褲」,在春夏的夜晚,小雨蛙、台灣樹蟾、澤蛙、貢德氏斥蛙、面天樹蛙等蛙鳴相伴入眠,連罕見的虎皮蛙都偶爾可見喔!

 

榕樹

美華里

福德宮

8鄰茄苳坑10號附近

(三層莿仔寮往和平禪寺、順和煤礦遺址產業道路旁,順和橋之前)

1.  在清朝原是以三粒石奉祀的土地公,現已重建成福德金身的建築。

2.  廟後的大榕樹樹冠廣闊,而這裡叫做「茄苳坑」,在這片小谷地中應有許多茄苳樹而名吧!

3.  順和橋下有草嶺溪潺潺流過,草嶺溪雖是條小溪,在颱風或暴雨季節可是常造成水災呢!

4.  過順和橋往上,在和平禪寺後面還可以看到刻有「順和煤礦」四個大字的礦坑口,字跡雖還清楚,礦坑坑口卻不見當年煤礦盛行時,人來人往的場面,卻已替大溪盛極一時的煤礦產業留下一絲證據。

 

次生林

美華里

進安宮

13鄰尾寮6號附近(美華國小往小角仔的路旁)

1.  在尾寮黃宅旁的土地公廟,原來是清光緒年間在三棵大樹下,用三塊石板所設立的喔!

2.  後來因為被雷擊中,於民國60年重修擴建而成現貌。

 

榕樹

美華里

美和宮

11鄰小角仔李宅旁

1.  清光緒年間開墾此地的先民,因為農田中間有三棵大樹,而中間的一棵相思樹更是雄偉。先民為了祈求開墾平安、五穀豐收,在相思樹下立了一個石頭奉祀土地公,由十一、十二鄰居民祭拜。

2.  後來因為相思樹被雷擊毀,於民國69年重建完工,並種植大榕樹,也成為居民休息聊天的場所

3.  「小角仔」是大溪名人李騰芳家族祖先從楊梅到大溪的落腳之處,還留有「李氏家廟」舊址。

 

血桐

美華里

坑底福德宮

美華國小往金面山的路旁,過國小不遠之下坡

1.  一般土地公廟多在榕樹、茄苳、樟樹或龍眼樹旁較多,這裡的土地公卻在血桐樹下,較為少見喔!

2.  雖然是民國81年才簡單搭建的土地公廟,卻標榜著「會長鬍子的土地公」,而引來路過人們的駐足觀看呢!

 

楠樹、野桐等

美華里

三福宮

20鄰坑底23號附近(金面山路旁,美華橋前)

1.  在民國88年底,地方人士將附近三座原由石板做成的福德祠,合建成現在的樣貌。

2.  廟旁林地有楠樹、白匏紫、茄苳、野桐等樹,比人還高的姑婆芋。秋天的坑底谷地上,轉紅的五節芒正隨著東北季風搖曳生姿呢!

 

錫蘭橄欖

美華里

復恩宮

20鄰坑底20號附近(往金面山的產業道路,過美華橋不遠的路旁)

1.  土地公設立在清朝年間,現已修建為磚造建築,廟旁的錫蘭橄欖樹樹身高大雄偉,秋冬季節滿樹成熟的橄欖果實,用鹽、糖醃漬後,清涼爽口,是小朋友的最愛喔!

2.  這裡地名為「坑底」,因為草嶺溪從中流過,最後在「下石屯」注入大漢溪,在此形成了一大片的山谷坑地,因地形關係,這裡不見強烈的東北季風吹過,筆者第一次到這片谷地時,就有幸目睹幾隻台灣藍鵲緩緩飛過,這幅畫面一直留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相思樹

美華里

福德祠

21鄰金山面26號梁宅旁

1.  這是在民國60年間,由地方人士將附近的福德祠集中於此,以磚建成的土地公廟。

2.  廟的四周都種了高大的相思樹,五、六月的相思樹,好似穿了一件毛茸茸的黃色外套,原來是一球一球的小黃花啊!相思樹還有一個秘密,我們看到的樹葉,其實都是「假葉」,她真正的葉子,只有在她還是小孩子時才看的到,而且是「羽狀複葉」呢!

3.  有一種蛾類,最喜歡在她身上下蛋,她的小孩長的又黑又大,全身細長的纖毛,讓人第一眼看了會嚇一跳。你知道她是誰嗎?

4.  在以前的大溪山區,相思樹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喜好陽光的她長得很快,除了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好薪材之外,煤礦礦坑用到的枕木更少不了她喔!

 

次生林

美華里

清龍宮

23鄰金山面7號游宅旁

(過垃圾掩埋場叉路口不久)

1.  最早在清光緒年間,由阮姓居民祖父在山坡旁的樹下,用一塊大石頭奉祀土地公,後於民國78年重建。

2.  這裡雖然地處偏僻,但是在早年台七線(北橫)及台七乙線公路還沒開通之前,新峰里十三份和三峽鎮五寮山區的人們,翻過金面山和十三份山頂的稜線後,就可從這裡走捷徑來進出大溪鎮上,尤其是上山採藥或是木器商等人最多,因而在這土地公廟祭拜祈求事業有成、家人平安。

3.  廟旁林地有樟樹、相思樹、江某、竹林等等,較濕處則出現各種蕨類。再往上可到金面山的登山口,開始有青剛櫟等殼斗科植物的蹤跡。這裡的樹木長得特別細長,是因為喬木從山谷中長出,為了取得一席之地,以爭取生長的空間和所需的陽光嗎?

4.  金面山視野廣闊,可以展望湖口台地到三峽等地的風光。

 

次生林居多

美華里

福德祠

分佈以9鄰、17鄰最多

1.  美華里地處山區,保留本鎮數量最多的土地公原來的樣貌,包括「三粒石」、「四粒石」和「五粒石」等土地公造型,統稱為「福德祠」。

2.  從這些較為傳統的造型,可以明顯地看出這裡的土地公信仰的地域範圍,也可美華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發展的特殊情況,相當有趣喔!相對於現在富麗堂皇的土地公或其他神祉的廟宇,反而顯出簡樸又豐富的信仰精神。

3.  從這些土地公的原型,可以看傳統的土地公信仰,最早是「自然」崇拜的形式,以石頭、大樹等自然物當作土地公來祭拜奉祀。

 

楓香樹

永福里

北南宮

台三縣烏塗窟妙法寺旁

1.  位於楓香樹下的北南宮,是因為在清光緒年間,烏塗窟西邊的水尾不太安寧,所以當時的人們設立土地公來守護這裡。

2.  在民國68年整修、續建了拜亭。

 

榕樹

永福里

永安宮

台三線往娘仔坑尾,再往烏塗窟山的黃宅前

1.  大榕樹下的土地公,在民國以前就已為地方人士所供奉,到民國71年建好拜亭。

2.  「娘仔坑」是個很有趣的地名,只的可能是小朋友都養過的「蠶寶寶」喔!

 

榕樹

永福里

五福宮

台三線往虎豹坑、觀光果園小路上

1.  原來在烏塗橋西側榕樹下的五福宮,因為附近土地已被軍方徵收成為虎豹坑營區,居民都已他遷,只留下孤單的土地公廟在此。

2.  可能為在營區內的緣故,原來石造顏色的廟身,竟被塗上紅漆,而廟前對聯也與一般土地公廟的不同,可能是由部隊裡的阿兵哥來祭拜的呢!這種塗上紅漆的情況,和宜蘭「草嶺古道」上的土地公廟曾被漆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顏色,竟有些許異曲同工之妙呢!

 

 

桂竹林等

永福里

鎮安宮宮

烏塗窟金瓜坑內張宅後山上

1.  由當年的煤礦大亨在民國20年左右所建,到民國80年修建成為磚造土地公廟,但是幾年前已由外地的信徒將土地公遷往外地供奉,只剩下空盪的廟身而已。

2.  土地公遷出的原因各地不同,小朋友不妨去查訪看看是什麼原因呢?

3.  這裡往金瓜坑走,可以接上金面山(鳥嘴尖山),通到美華、三層地區。

 

 

相思樹等

復興里

南雅宮

北橫(台七線)百吉派出所旁

1. 「南雅宮」這名稱最早是在開墾阿姆坪時,在當地所建的「開漳聖王」廟,後因族群紛爭、水庫淹沒而遷到百吉街上,改稱「復興宮」。

2.  這裡的南雅宮是土地公廟,從清朝末年設立至今,後於民國71年重修。

3.  廟旁有相思樹、楠樹、龍柏、小葉南洋杉及綠竹等植物。

 

 

樟樹、楓香

復興里

保安宮

台七線來旺花園對面

1.  保安宮建於清朝末年,並於民國68年重修。

2.  因為百吉(舊名八結)在以前原是泰雅族的居住地,後來漢人來此開墾,和原住民之間有爭戰發生,因而興建南雅宮,以求保佑居民平安、五穀豐收。

3.  南雅宮背面就是「八結山」,和湳仔溝及石門水庫環湖公路的二層坪之間,有幾條屬於八結地區的古道,現已整修成步道,這一帶常可見到台灣藍鵲成群飛翔喔!

 

 

榕樹等

復興里

復興宮

台七線百吉國小叉路口前附近

1.  復興宮的來由是原在阿姆坪的開漳聖王廟「南雅宮」而來。

2.  廟旁有榕樹、日本黑松(兩或三針一束)、大王椰子和桂竹林等植物。

3.  八結地區從以前就扮演了大溪和復興、新竹、三峽山區交通來往的門戶,現在又有美麗的石門水庫、豐富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近年來以復興宮和百吉國小為核心,積極推展社區產業、生態及人文的營造,分成幾個工作坊進行,包括「八色鳥」、「台灣藍鵲」鳥類生態調查,「螢火蟲」等昆蟲的復育,「人文」史蹟的調查,還有「農村體驗」發展社區農產(如綠竹筍、蘭花、有機蔬菜、溪蝦魚)與竹編、草編與童玩的結合等等,希望發展八結的生態旅遊及社區產業。

 

4.  復興里和新峰里都位於山區,每一處土地公廟附近其實都有豐富的鄉土植物,包括一些原生林或次生林的大樹,都非常適合進行植物和民俗信仰結合的鄉土教學。

 

 

榕樹

福仁里

正福宮

后尾一橫巷

1.  大溪老城區除了五個方位的土地公廟外,在后尾巷還有三座土地公廟。

2.  正福宮約在民國前一百年就開始奉祀,本來土地公是面向大漢溪的,因居民認為這樣錢會「流」走,而改換成現在的方位。

3.  后尾巷以彎彎曲曲的「迷宮巷」、土埆厝、各種磚塊、湧泉「黑白洗」著名,尤其這裡保存了好幾個古井,更是一大特色。

4.  月眉古道從和平老街往下,經過這裡往下到月眉的李騰方古宅,是以前月眉和老城區之間的便道。

 

 

榕樹、九芎

福仁里

鎮福宮

普濟路碼頭古道旁(和平老街街尾)

1.  大溪老城區主要由五座土地公廟,分別位於老城區的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及中央五個方位來守護著整個大溪老街地區。


 

2.  鎮福宮位於老城區的西北方位,可說是漢人在大溪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約在民國前156年就有先民奉祀,早期因為信仰較不普遍,有用祭祀牌輪流傳遞到轄區各戶,接到祭祀牌的當天早晚都要去祭拜清掃。後於民國6682年重修至今。

3.  在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時,廟裡的土地公都被沒收到普濟堂內,光復以後才被請回原廟呢!

4.  周圍有碼頭古道、普濟堂、福仁宮、和平老街、中正公園等景點,要瞭解大溪歷史絕不能錯過這裡的喔!。

 

 

田心里

鎮安宮

信義路靠近觀光路橋附近

1.  位於老城區的東北方位。最早土地公是供奉在福仁里菜市場旁,最後才遷移到此,所以包括福仁里和田心里都有民眾祭拜。

2.  廟裡的土地公以石頭雕刻而成,已有約百年以上的歷史,每年中秋過後的農曆817日有演外台戲來慶祝並酬神。

 

 

茄苳

一德里

鎮田宮

中央路和往順時埔交叉路口

1.  位於老城區的東南方位。可說是大溪頂街頭(今中央路和康莊路交叉口)附近最老的土地公了!可能在日據時代或更早以前就存在了,後於民國87年重修至今。

2.  每年的農曆624日的關聖帝君誕辰遶境,下午從鎮郊「三板橋」經過這裡後,就算進入了老城區,開始熱鬧的陣頭遊街表演活動,這裡有各個社團的陣頭排隊等著進入老街,隊伍往往綿延一、兩公里之遠呢!

 

 

榕、九芎、構樹、槭樹

興和里

鎮南宮

新南街(中山路)街尾和普濟路交會之處

1.  位於老城區的西南方位。

2.  約從民國前44年左右開始奉祀,於民國63年、80年整修至今。

3.  周圍的新南老街有著名的「建成商行」、行風畫室(楊國彬畫家)、達文西瓜工作室等等,是條人文藝術氣息濃厚的老街。最近還有「藝文館」開幕,準備長期推動大溪在地的的藝文作品展覽,以及鄉土、自然生態教學。

 

4.  中正公園是桃園縣第二老的公園喔!除了人文史蹟豐富之外,裡面有四十種以上的喬木,老樹林立,還有其他灌木、蔓藤、草本、蕨類等植物,當然其中包括了許多的鄉土植物。從公園可以眺望大漢溪河階美景、石門水庫大壩等等,更是賞鳥的好地方呢!

 

 

茄苳、榕樹

興和里

鎮豐宮

中正路靠近三角公園路旁

1.  位於老城區的中央方位。

2.  這裡的土地公搬了好幾次家喔!最早約從民國前68年,先民在現在的網球場老樹(茄苳)下祭拜;到了民前22年左右,請神請到民權路16號處祭拜;到了日據的「皇民化」時,再請到一德里的鎮田宮內奉祀;最後才遷移到現在的位置。

3.  這裡靠近三角公園和菜市場,是大溪人相當重要的生活空間,三角公園內有茄苳、榕樹等老樹。

4.  每年的關公生時,「鎮豐社」都參與了繞境遊街的活動。

 

 

 


 

(三)大溪中正公園的老樹與鄉土植物

大溪中正公園是桃園縣第二老的公園,從日治時期的明治 45年(1912)「大嵙崁公園」至今,已經超過九十歲,僅次於桃園市的文昌公園。除了人文史蹟豐富之外,公園裡面種植以及周邊坡坎野生的針葉、落葉和常綠喬木,共有六、七十種以上;加上蕨類、蔓藤、草本與水生植物的話,簡直成了一個小型的植物世界。

公園內以榕樹、茄苳、樟樹、九芎、椰子樹、大葉

桉、南洋杉、桂花、楓香、槭樹、烏臼、蒲葵居多,還有特別的如栓皮櫟、朴樹、北美落雨松、流蘇、金龜樹、光臘樹、鐵刀木等,尤其是榕樹、雀榕這些纏勒植物和九芎、茄苳、大葉桉、白千層等老樹之間的戰爭,隨處可見;而周邊野生的樹種則以血桐、江某、青剛櫟、構樹、相思樹、莿竹、野桐、白匏子等較多。

這麼多樣豐富的植物生態,在每個季節都展現了不同的面貌,尤其目前正值秋高氣爽的季節,公園內的樹木,有的結實纍纍,有的則是換上黃、橙、紅等不同顏色的外衣,有的卻已經褪去外衣,靜待寒冬到來。

公園附近還有日本時代的武德殿、大溪公會堂,以及新南、和平等老街、后尾巷、普濟堂、福仁宮(大廟)…;從碼頭古道往下還有復古樣式的大溪橋、現代樣式的崁津大橋、大漢溪河階台地、月眉台地的觀光花園和二級古蹟李騰方古宅、河濱公園…。

另外位於復興鄉的角板山公園,也是一個生態與文化資源豐富的空間,公園裡大樹林立,有一些是屬於山上的植物,如紅檜、扁柏、山櫻花、梅花等等,周圍還有溪口吊橋步道、溪口台劇場河階、大漢溪曲流、形象商圈、秘密隧道、蔣公行館,以及泰雅族畫家等人文展示館…,最近還將成立雕刻公園!這部份的相關介紹留待日後努力。

沒有來過中正公園、角板山公園的老師、家長和孩子,或只是走馬看花逛過這裡的朋友們,不妨和我們一起做個公園探索之旅吧!

大溪中正公園鄉土植物簡介表:

植物分類

植物名稱

備註

蕨類

鳥巢蕨、腎蕨、杯狀蓋骨碎補、芒萁、槲蕨、伏石蕨、瓦葦、石葦、箭葉鳳尾蕨、海金沙

 

喬木

針葉

台灣五葉松、 北美落羽松、日本黑松、圓柏、龍柏、側柏、肯氏南洋杉、小葉南洋杉、羅漢松、竹柏

 

常綠

木麻黃、青剛櫟、朴樹、印度橡膠樹、正榕、黃金榕、雀榕、含笑花、樟樹、大葉楠、枇杷、相思樹、鐵刀木、柳橙、茄苳、野桐、血桐、白匏子、山黃麻、龍眼、柚樹、錫蘭橄欖、厚皮香、山茶花、銀樺、大葉桉、白千層、江某、流蘇、桂花、莿竹、金絲竹、桂竹、檳榔、亞歷山大椰子、叢立孔雀椰子、黃椰子、蒲葵、台灣海棗、大王椰子

 

落葉

栓皮櫟、構樹、小葉桑、山芙蓉、楓香、山櫻花、梅、桃、大葉合歡、洋紫荊、鳳凰木、珊瑚刺桐、楊桃、楊梅、烏臼、青楓、木棉、紫薇、九芎、光臘樹  

 

灌木

青苧麻、苧麻、海桐、月橘、樹蘭、威氏鐵莧、紅仔珠、變葉木、南美朱槿、杜鵑花、日本女貞、金露花、瑪瑙珠、山黃梔、仙丹花、山棕、觀音棕竹、綠葉朱蕉、刺葉王蘭、冇骨消

 

蔓藤植物

風藤、火炭母草、台灣何首烏、九重葛、洋落葵、串鼻龍、蛇莓、葛藤、虎葛、槭葉牽牛、馬纓丹、鵝掌藤、雞屎藤   

 

草本植物

番木瓜、蛇莓、台灣天胡荽、雷公根、軟枝黃蟬、馬蹄金、虎尾蘭、巴西鳶尾、美人蕉、矮冷水麻、菁芳草、薺菜、紫花酢漿草、黃花酢漿草、耳挖草、龍葵、通泉草、華九頭獅子草、車前草、藿香薊、紫花藿香薊、大花咸豐草、昭和草、茯苓菜、鱧腸、紫背草、野茼蒿、免兒菜、假吐金菊、台灣蒲公英、黃鵪菜、台灣蘆竹、芒草、竹葉草、姑婆芋、月桃、蓪草  

 

水生植物

齒葉睡蓮、水芙蓉

 

 

自然環境與文獻探討分類及運用植物與人文原住民達人與活動教學與設計古道之旅教學資源網站地圖田心國小

:版權所有C 2009桃園縣大溪鎮田心國民小學. All Rights Reserved.
::33555 桃園縣大溪鎮文化路120號 地理位置圖 / 電話:03-3872008